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鞍山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4:46:08  浏览:85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我市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最低工资标准、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失业救济金标准等保障办法相结合,保障我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救济制度。

第三条 凡户籍在本市市区并在本市居住的城市非农人口,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以企事业单位、家庭、个人保障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的保障原则。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职能部门,财政、劳动、工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 保障标准

第六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月人均为150元;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标准由县(市)政府自定。

第七条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经有关部门核准后发放和补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八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关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保障对象

第九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十条 家庭收入确定范围;家庭成员的各类工资、离退休费、失业救济金、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奖金、津贴、物价补贴、生活补贴;接受馈增、财产继承收入、因抚养赡养关系所得收入;失业人员通过劳动和其他渠道获得的收入;其他收入。

第十一条 在计算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时,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实际工资计算。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下岗人员、无业人员,劳动所得和实际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即176元)的按最低工资标准的80%计算,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的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工商、税务、教育、城建等部门要为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

第四章 保障资金的来源及监管

第十三条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原民政对象、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区属以下企业在职职工(含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百分之五十;市属企业在职职工(含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由市财政承担。两级人民政府要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每年年底前由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下一年的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定期拔付,年终编制决算,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保障资金的使用要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及社会监督。

第五章 保障资金的审批和发放

第十五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领过程中的调查、审核、上报、发放等工作,由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实施。

第十六条 凡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由户主向所在居委会申请。审批程序如下:
1、 无业人员(三无对象、失业人员)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复核,区民政局审批,报市民政局备案。
2、 在职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居委会与所在单位初审,街道办事处复核,区民政审批,报市民政局、市劳动局特困办和市总工会备案。
经批准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发给《鞍山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街道办事处按月发放最底生活保障金。对已享受保障金并要求继续享受保障金的,每季度应提前向居委会提出申请,否则视为自行放弃享受资格。

第十七条 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要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要坚持公开、平等、民主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每季度对保障对象审核一次,及时调整。审核结果以居委会为单位张榜公布。

第十八条 对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其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并收回《鞍山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第十九条 申请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应接受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监督管理,如实反映家庭收入情况,不得隐瞒、少报、漏报。违者一经查出,立即追回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二十条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以及截留、挪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由本单位或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8年底前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条例》和本办法,服从交通警察的管理与指挥。
第三条 机关、军队、团体、企业、学校及其它组织,应当经常教育所属人员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任何人不得违反或指使、纵容、强迫他人违反《条例》和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由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实施。

第二章 车 辆
第五条 车辆必须经过车辆管理机关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方准行驶。号牌和行驶证不准转借、涂改、伪造、挪用和冒领;号牌、行驶证遗失或损坏时,要及时向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六条 号牌须按指定位置安装:汽车在车体前端保险杠中部或偏右,后端中部或偏左明显部位;摩托车在前后挡泥瓦上,前牌正面向左;自行车在后挡泥瓦末端(反射器之上)。
第七条 凡领取、悬挂本省号牌的大型汽车、小型货车、拖拉机、后三轮摩托车,必须在两侧车门喷印单位名称、载重量和驾驶室准坐人数。大型货运汽车和挂车、拖拉机挂车须在后挡板上喷印与主车号牌相同字体放大二点五倍的号码。
第八条 机动车移动证由省公安车辆管理机关统一式样,市、地公安车辆管理机关制发。
第九条 机动车生产厂、改装厂和修理单位试车时,须向公安车辆管理机关申领试车号牌,并按指定路线和有关规定试车。
第十条 各种车辆必须按期接受公安车辆管理机关的检验:机动车辆一般每年检验一次,其中个体或联户的机动车辆,每半年检验一次。对个体或联户从事客运的机动车辆,可根据安全工作的需要,随时抽查检验。非机动车每两年检验一次。
第十一条 大、小型汽车须配备灭火器。
第十二条 汽车、拖拉机拖带挂车时,不得超过行车证上核定的拖挂车总质量。
第十三条 机动车需要被牵引时,前后须悬挂警告标记:白天挂红旗,夜间挂红灯。半挂车、铰接式客车,不准牵引车辆;侧三轮和后三轮摩托车,只准牵引同类车辆。
第十四条 严禁拼装和擅自改装、改型机动车辆。车辆需要改装、改型时,必须经省公安车辆管理机关批准;拖拉机不准改轮调速。
第十五条 悬挂教练车号牌的机动车辆应专用于教练驾驶员,不准用于运输。
第十六条 非机动车不准安装警报音响设备。

第三章 车辆驾驶员
第十七条 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准许按下列规定驾驶车辆:
(一)持大型客车驾驶证的,准驾大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包括方向盘式三轮机动车)、大型拖拉机、四轮农用运输车、小型拖拉机、轮式自行专用机械;
(二)持大型货车驾驶证的,准驾(一)款中除大型客车以外的其他各类车辆;
(三)持小型汽车(包括方向盘式三轮机动车)驾驶证的,准驾小型汽车(包括方向盘式三轮机动车)、大型拖拉机、四轮农用运输车和小型拖拉机;
(四)持方向把式三轮摩托车驾驶证的,准驾方向把式三轮托车、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运输车;持二轮摩托车驾驶证的,准驾二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持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准驾轻便摩托车;
(五)持大型拖拉机驾驶证的,准驾大型拖拉机、四轮农用运输车和小型拖拉机;持小型拖拉机驾驶证的,准驾小型拖拉机;持手扶拖拉机驾驶证的,准驾手扶拖拉机;
(六)持无轨电车驾驶证的,准驾无轨电车;持有轨电车驾驶证的,准驾有轨电车;持电瓶车驾驶证的,准驾电瓶车。 驾驶员除按前款规定驾驶车辆外,需增加驾车类型时,须经公安车辆管理机关考核。 持大型货车或小型汽车驾驶证的,如需驾驶小型客车,须有两年以上安全
驾驶经历。
第十八条 发生交通事故时,有关车辆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途经交通事故现场的车辆驾驶员,均有积极协助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及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权力和义务。
第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一般每年审验一次,其中个体和联户机动车驾驶员每半年审验一次。
第二十条 严禁使用所驾车辆故意危及其它车辆、行人的安全或恫吓、戏弄、溅污他人。
第二十一条 不准赤足、赤背和穿四厘米以上高跟鞋驾驶车辆。

第四章 车辆装载
第二十二条 大型货运汽车从事短途运输,附载押运人员时,须在货厢后部留有安全乘坐位置。大型拖拉机附载押运人员不准超过五人,小型拖拉机附载押运人员不准超过二人。
第二十三条 货运汽车载客时,须由经公安车辆管理机关核准载客的驾驶员驾驶。车厢栏板高度低于一米的,乘车人不准站立。
第二十四条 车辆载运危险物品,须选派富有驾驶经验、技术熟练和熟悉所载物品性能的驾驶员驾驶。除押运人员外,严禁搭乘其它人员。
第二十五条 车辆载运体积超过规定且不可解体的物品时,须在超出部位设置明显标志,白天悬挂红旗(长三十厘米、宽十五厘米),夜间悬挂红灯,按指定时间、路线和规定时速行驶。
第二十六条 城市(含县城)街道骑自行车不准带人(在自行车前梁或后货架上安装牢固的坐椅,允许乘坐一名学龄前儿童)。

第五章 车辆行驶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在同方向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遇本车道交通不畅时,可按下列规定借道行驶:
(一)右邻车道空闲时,左边车道的车辆可以向右借道行驶;
(二)左邻车道空闲时,右边车道的车辆可以向左借道行驶,但只准借用相邻的一条车道;
(三)借道行驶或驶回原车道时,须察明情况,开转向灯,确认安全后,方准变更车道。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行至城镇的繁华街道、交叉路口,最高时速不准超过二十公里;电瓶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最高时速不准超过十五公里。
第二十九条 通过环形(环岛)路口的机动车,在驶出路口前,须开右转向灯。
第三十条 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须经市、地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并只准在执行任务时按规定使用。
第三十一条 各种车辆在行驶中遇有“安全护导旗”保护的小学生列队横过道路时,必须停车让行。
第三十二条 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支、干路不分的交叉路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一)同类车相遇时,进路口的车辆让已在路口内的车辆先行。
(二)同时进入路口的:
1.大型车让小型车先行;
2.拖拉机让汽车先行;
3.教练车让非教练车先行;
4.空车让重车先行。
第三十三条 骑自行车不准撑伞,不准高速溜坡,超车后不准突然截头猛拐。
第三十四条 畜力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给牲畜带粪兜,并不准拖带其它车辆,不准加长套,不准纵畜奔驰。
第三十五条 人力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准跳跃行驶,不准拖牵车辆,不准扬帆助力,不准加套牲畜。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位置:在城市市区,车辆右侧前后轮距边道石沿不超过三十公分;在公路上车辆右侧前后轮距公路边缘不超过五十公分。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上三十米内不准两侧相对停车。
第三十七条 遇有交通堵塞,各种车辆要依次排列等候疏通,不准争道抢行。
在车辆前方遇到障碍或其他危险情况,不准超车。
第三十八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不准在车行道上停车交谈、嬉戏打闹。
第三十九条 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自行车。
残疾人乘专用车购物、办事,允许通过人行道。
第四十条 载运危险物品的车辆,停车时应选择安全地点,严禁押运人员吸烟和擅离车辆。

第六章 行人、乘车人、道路
第四十一条 行人不准在城市街道和公路上游戏、打闹,不准在道路上坐卧、乘凉、睡觉或进行其它妨碍交通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 小学生列队横过道路时,可使用“安全护导旗”。“安全护导旗”为黄色,长七十厘米,宽五十厘米,中间印有红色“安全”二字。
第四十三条 乘车人应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服从值勤人员和驾乘人员的管理。车内不准吸烟、喧哗、打闹或与司机谈笑,不准向车外投掷物品或有其他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在道路上砍伐、剪修树木、维修电路或在道路附近施工作业,必须采取严密措施,不得妨碍车辆通行。
第四十五条 严禁涂抹、复盖、毁坏和移动交通标志、标线和其它交通设施。
第四十六条 在道路上设置广告牌、宣传牌和高架横幅,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城市街道两侧不准晾晒衣物。
第四十七条 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未设停车场地的,应在院内附设或在附近开辟停车场。
第四十八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不准围观,影响交通。

第七章 处 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条例》的规定处罚外,按本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条 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公安机关裁决。
吊扣驾驶员执照的,一经裁决,应立即转交驾驶员所在地车辆管理机关执行。
第五十一条 罚款收据为全国统一规定式样,由财政部门编号、盖章,使用时经办人须签字或盖章。
罚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五十二条 一人同时有两项以上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应分别裁决,合并处罚,二人(含二人)以上同时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区别情节,分别处罚。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车主和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机动车驾驶员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下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擅自改装、改型机动车辆;
(二)机动车无号牌行驶的;
(三)涂改待理证、补牌证和临时号牌的;
(四)用所驾车辆故意危及其他车辆、行人安全或恫吓、戏弄、溅污他人的;
(五)争道抢行,造成交通堵塞的。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一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四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拖拉机改轮调速的;
(二)机动车和驾驶员,不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间检审或检审不合格继续行驶的。
第五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驾车时,不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的;
(二)无载客记录驾驶货运汽车载客的。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车辆和驾驶员不按规定办理转籍和移动手续的;
(二)临时号牌、补牌证、待理证超期仍继续使用的;
(三)违反教练车行驶规定的;
(四)机动车在车行道上损坏不及时移开的。
第五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二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也可以单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行驶中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
(二)对持“安全护导旗”横过道路的小学生队列不让行的;
(三)公共汽、电车违反停靠站规定的;
(四)机动车辆不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的;
(五)行经交叉或环形(环岛)路口不按规定行驶的;
(六)驾驶室乘人超过行驶证核定人数的;
(七)违反车辆牵引或被牵引规定的;
(八)大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附载押运人员超过规定人数的。
第五十八条 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载物或载人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或载人数百分之十以内的,处以警告;超过百分之十的,处五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五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货运机动车不按规定喷印单位名称、号码或字迹不清的;
(二)驾驶员赤足、赤背或穿四厘米以上高跟鞋驾驶车辆的;
(三)机动车违反规定悬挂号牌或行驶证,驾驶证破损字迹难以辨认的;
(四)机动车违反停车规定的。
第六十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非机动车装载、行驶、停放不符合规定或安装警报音响设备的;
(二)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或随车幼畜没有拴系的;
(三)醉酒后驾驶车辆的;
(四)在未划标线的道路上不靠右边行驶的;
(五)自行车、三轮车不安装车闸、车铃或闸、铃失效的;
(六)自行车无牌、无证或未经定期检验继续行驶的;
(七)行人违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指示的;
(八)行人违反行走规定或在车辆临近时冒险抢行的;
(九)在道路上游戏、打闹或进行有碍交通安全活动的;
(十)追车、扒车、拦车或投物打车的;
(十一)坐、踏、跨越交通隔离设施的;
(十二)复盖、涂抹、损坏交通标志、标线或其它交通设施的;
(十三)乘车人违反乘车管理规定的。
第六十一条 违反省政府关于设置道路检查站的现行规定,擅自在道路上设立检查站(点)、扣车、罚款的,予以取缔,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六十二条 在道路上砍伐树木、维修电杆电线或施工未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交通堵塞或事故的,处三十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第六十三条 交通警察必须秉公执法,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对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裁决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1989年9月20日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市区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市区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办[2010]112号


许昌县、魏都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的《许昌市市区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八月五日



许昌市市区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第一条为确保市区无人管理小区得到有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许昌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人管理小区主要指少数早期商品房、单位自建房或房改出售后而无人管理的小区或家属院;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物业管理“四保”(保修、保绿、保洁、保安)项目部分缺失,甚至完全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



第三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市区无人管理住宅小区的监督工作。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人管理小区的监督工作。



第四条无人管理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由所在区(县)负责,所在乡(办事处)具体负责管理。包括小区的综合治理、安全稳定、民事调解、环境绿化、卫生保洁、水电供应及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护管养等工作。



第五条无人管理小区应在所属乡(办事处)指导下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



第六条不能自发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召开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没有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无力组织的,由所属乡(办事处)直接组织居民召开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所属乡(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应在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后,指导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逐步引入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



第八条在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或没有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期间,日常维护与管理暂由如下单位负责:



1.属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小区,由开发建设企业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



2.属单位自建或房改出售后而无人管理的家属院,由建设单位或公房出售单位负责日常维护与管理;



3.属企业改制、合并、出让而无人管理的家属院,由改制、合并、出让后的新单位负责;



4.属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单位倒闭、破产,或无自建单位、无主管单位的各类无人管理小区(家属院),由所在乡(办事处)区分情况指定管理或直接由乡(办事处)派遣工作人员代管。



第九条无人管理小区的卫生、绿化、安全、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护等产生的相关费用,乡(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聘用人员的管理费用,在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表决同意后,由小区全体业主均摊。



第十条各区(县)、乡(办事处)、社区要制定辖区无人管理小区长效管理意见,加大监管力度。因工作不力造成小区不能有效管理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