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4:59:14  浏览:93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04年1月11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所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认为,2003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保障和促进了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立法工作稳步推进,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监督实效增强,推动了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较好地履行了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报告对200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2004年工作的意见是切实可行的。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重厌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市委第二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根本任务,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立足于我市实际,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监督工作,完善监督制度,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努力推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和"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责任感,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废止)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4号
1988年12月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内部治安秩
序,保卫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
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下
简称单位)。
第三条 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实行综合治理。
第四条 安全保卫工作是行政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单
位主要领导人或法人代表(以下简称单位领导)全面负责,逐级落实安全保卫责任
制,组织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应组织和督
促所属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公安机关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安全保卫任务
第六条 组织干部、职工做好防特、防盗、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落实
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要害部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
第七条 加强对现金、票证、贵重物品、重要物资、机密资料、枪支弹药及易
燃易爆、剧毒物品等的管理。对要害单位和容易发生盗窃、火灾、爆炸的重点部位,
应加强值班、守护,并须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其它技术预防设施。
第八条 严格执行国家保密规定,严防发生失密、泄密和窃密事件,确保国家
机密绝对安全。
第九条 对所属人员经常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知法、守法,积极同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对近期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人员,要落实帮教措施,
做好转化工作。及时调解处理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和减少犯罪。
第十条 发挥经济民警、护厂队、校卫队、消防队和群众性治保组织的作用,
加强值班、巡逻、守护,与友邻单位和驻地公安机关搞好治安联防,维护单位内部
及周围的治安秩序。
第十一条 接受公安机关委托监督、考察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
刑、假释、监外执行的罪犯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被告人。
第十二条 依据公安机关授予的权限,查破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协助公
安机关侦破反革命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追查破坏事故和破坏嫌疑事故,参与调查
重大事故
第十三条 完成政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办的其它安全保卫任务。
第三章 领导责任
第十四条 依照国家有关安全保卫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制定和实施安
全保卫工作计划,完成各项安全保卫任务。
第十五条 安全保卫工作要纳入行政和企业管理,与生产、业务工作同计划、
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第十六条 组织本单位各有关部门制定与经营管理方式相适应的各项安全保卫
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第十七条 加强对公安、保卫机构的领导,搞好保卫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
设和业务建设,研究解决安全保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保卫人员的待遇和工作
条件。
第十八条 组织本单位有关部门,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搞好
内部治安综合治理。
第十九条 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和岗位职工,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
全因素。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整改建议,应积极落实。本单位无力排除的隐患,应立
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同时要采取临时措施,保障安全。
第二十条 依照本规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决定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方面的奖惩
事项
第四章 保卫机构和群众治安保卫组织
第二十一条 保卫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人员素质应同保卫任务相适应,保卫
人员的待遇应不低于生产第一线职工。
第二十二条 保卫机构既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又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在单
位党、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行使公安机关授予的权力,具体负责日常安全
保卫工作,协助领导对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措施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保卫机构的设立或撤销、领导骨干的任免或调动,应事先征求当
地公安机关的意见。保卫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根据保卫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
保证保卫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规定和单位需要,可建立经济民警队、护厂队、校卫队、
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治保会、义务消防组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单位和有关部
门应支持并协助公安机关履行职责。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实施监督检查的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单位落实安全保卫制度;
(二)检查单位领导履行安全保卫工作职责的情况;
(三)指导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制定要害部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措施;
(四)协助单位查清案件和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
并协同有关部门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和基层治安保卫组织对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隐患、漏洞,
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或发出《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对危及安全的重大隐患,
公安机关应提请或通知其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对逾期不改的,经县
以上公安机关报告同级政府批准,责令其部分或全部停产、停业整顿,以消除隐患,
确保安全。
第二十九条 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报告的无力消除的隐患,以及公安机关
提请或通知解决的隐患,应及时研究解决。对因久拖不决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
究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条 凡认真执行本规定,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单位、主管部
门、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表彰、奖励、记功。
第三十一条 凡违反本规定,拒不执行公安机关消除隐患的合理建议,或因疏
于管理、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单位领导人和有关责任者的责任。情
节较轻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发生特大案件和重大伤亡事故以及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
应取消其当年企业升级、评选先进和文明单位的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的
安全保卫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河北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若干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若干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函(2001)3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近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关于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改制过程中增值税抵扣问题的请示》(中油石化〔2000〕财字554号),现就该公司有关增值税抵扣问题明确如下: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组上市在税收政策中采取“维持现有利益格局不变,不挤不让”的原则,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在2001年4月30日前取得的按原企业名称开具的符合抵扣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经企业所在地国家税务局审核批准后,可以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2001年6月1日